11月17-18日,2023年中國復合材料行業年會暨第五屆碳纖維復合材料產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上海金山皇冠假日酒店圓滿落幕。本次盛會匯聚了近500名(場地有限)來自復合材料行業的院士、專家、企業界領袖、學術界翹楚及政府領導,線上互動次數高達6.8萬余次。年會為行業發展描繪了新藍圖,有力地推動了復合材料技術的創新與合作。
本次年會由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和上海碳谷綠灣產業園共同主辦,由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碳纖維復合材料專業委員會、上海長三角技術創新研究院、上海石化先進材料創新研究院、上海碳纖維復合材料創新研究院、上海市新材料協會、浙江星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立亞新材有限公司和廣東仁達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共同協辦,同時得到了云路復合材料(上海)有限公司、畢克助劑(上海)有限公司、江蘇恒神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晉飛碳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廈門新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玻璃鋼研究院有限公司、華東理工大學華昌聚合物有限公司及深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贊助支持。
活動以“纖維鏈接世界,復材逐夢未來——合作迸發產業發展新活力,創新引領行業前進新動力”為主題,加大了資源聚焦、政策聚焦、要素聚焦力度,推動各類要素向高效益、高技術、高成長性企業集聚。
出席年會開幕式的協會領導有:副會長薛忠民、常務副會長趙俊山、副會長吳永太、副會長肖輝江、副會長呼躍武、副會長周強、副會長馮永趙、副會長曾慶文、監事長馮鵬等。
出席年會開幕式的政府領導及行業專家有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莊木弟,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工作黨委書記程鵬,上海市金山區委書記劉健,上海長三角技術創新研究院黨委書記譚瑞琮。還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協會首席專家冷勁松,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美芳,原劍橋大學皇家學會工業院士張祥成,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首席顧問王琦安,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翁愷寧,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管澤民,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余澤民等。
開 幕 環 節
金山區副區長翟金國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金山區正積極發展碳纖維、芳綸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產業,目標是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纖維產業鏈。依托于碳谷綠灣產業園的發展基礎和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支持,金山區正在探索“眾籌科研”的模式,希望通過集中多方資源,提升科研效率并加快技術的產業化進程。此舉將進一步營造優質的營商環境,推動與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在產業鏈上的深度合作,增強整個區域內企業的發展動力和市場競爭力。
協會副會長薛忠民在致辭中指出:自2008年以來,我國復合材料在汽車制造、建筑、交通運輸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不僅實現了立足國內,對國際競爭對手的全方位超越,更在低成本與高性價比方面樹立了新的行業標準。在當前嚴峻形勢下,行業同仁在面對種種行業壓力時,要積極擁抱變化,共同探尋新的發展之道。協會也將把握經濟復蘇的關鍵時刻,努力推動產業鏈的能力提升,促進傳統產業的更新及新興產業的發展。
開幕式現場解讀了《金山區打造國際“纖維之都”暨建設國家纖維材料產業集群的實施意見》,此次實施意見的落地推進,進一步強化金山作為上海產業發展的前沿陣地,在纖維材料領域的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和產業高端引領功能;發布了商用飛機高性能纖維材料需求征集令,進一步協同航空復合材料產業資源,通過各方合作聯動,加快推進該領域復合材料國產化進程;發布了“眾籌科研”實施方案,以解決行業共性問題的科技攻關新模式,進一步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深度融合。
莊木弟為國際纖維之都“眾籌科研”的首席科學家頒發聘書
程鵬與劉健共同為國際纖維之都“全球招商合作伙伴”代表授牌
常務副會長趙俊山(左一)代表協會,分別與金山區人民政府、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進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
儀式上,常務副會長趙俊山代表協會,分別與金山區人民政府、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進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聚焦飛機制造領域和復合材料行業,通過整合各方資源,推動復合材料領域產業鏈供需深度對接,持續提升區域產業聯動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項目簽約
上海華灝化學有限公司分別與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碳谷綠灣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項目簽約,此次簽約將合作開發建設“千噸級100%可持續再生PTT聚合中試項目”及“1,3丙二醇和三羥基丙酸研發生產項目”,這將助力華灝化學建設成為全球首家再生PTT工廠、循環經濟零碳工廠。
會議啟動了光榮在行40年復材行業發展成就征集儀式和首批復合材料“眾籌科研”項目鏈接企業招募。
光榮在行40年復材行業發展成就征集儀式
首批復合材料“眾籌科研”項目鏈接企業招募
報 告 環 節
主持人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盧宏萍
報告題目:“眾籌科研”在纖維材料領域的探索
報告專家:朱美芳 中國科學院院士、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朱美芳院士介紹了“眾籌科研”模式在推動纖維材料研究方面所展現的巨大潛力。此模式通過集合社會各界資源,為科研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和社會關注,縮短科研成果的轉化周期,并促進了科學研究的民主化和開放性。報告中,她詳細地闡述了在纖維材料改性領域通過眾籌科研成功實施的幾個項目,這些項目不僅獲得了資金上的支持,更通過公眾參與的方式增強了科研工作的透明度和公眾對科學研究的認知。朱美芳院士的探索為科研融資提供了新思路,對于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增強科研成果轉化能力提供了新的方案。
報告題目:智能復合材料:新產業新動能
報告專家:冷勁松 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首席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智能材料和復合材料力學專家、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
冷勁松院士在報告中詳細闡釋了形變記憶材料的獨特性質,包括它們對熱、電、磁等外界刺激反應而發生形狀變化的能力。他強調這種材料的記憶功能為制造能夠自適應、自修復的復合材料帶來了新的突破,并詳細介紹了該技術在航空航天、生物醫療等領域的實際應用案例。冷勁松院士提出,形變記憶材料作為智能復合材料的關鍵組成部分,它們的研究和應用推動了智能結構和系統的快速發展。他還著眼于未來,預見了形變記憶材料在智能裝備和智慧生活領域的廣泛前景,預計將成為引領新產業革命的新動能。
報告題目:民用飛機復合材料結構規模化的挑戰與對策
報告專家:肖輝江 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商飛復合材料中心主任
在報告中,肖輝江副會長詳細論述了復合材料在民用飛機結構中的應用現狀,并指出規模化生產過程中面臨的技術挑戰,包括成本控制、制造效率和質量保證等方面。他強調了加強研發、優化生產工藝、提高自動化水平及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以促進復合材料在航空領域的廣泛應用。肖會長提出,要加大科研投入,特別是在高性能復合材料和關鍵制造技術上的創新。同時,他提倡推行行業標準化,促進復合材料制造業的健康發展。報告還指出,合作發展和政策支持對于解決規模化生產的挑戰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