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與思考——參與和見證我國玻璃鋼/復合材料的發展(二)
更新時間:2021-08-18 11:32:38
編輯:陳博
瀏覽:2313
(前接:回憶與思考——參與和見證我國玻璃鋼/復合材料的發展(上)_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官網 (ccia.xin))
相信科學——薄膜式雷達罩項目之體會
1980年,空司給251下達了研制直徑20m鋁合金框架空間薄膜式雷天線罩的任務。罩體結構要求與當時從愛爾蘭引進的產品一樣。項目難就難在外方既未提供圖紙,也無其他可供參考的資料。由所長帶隊,一行九人赴華南某地考察進口罩體,這也是我頭次乘飛機,時齡四十。基地在山上。白天察看了罩體,系由24種規格、570塊三角形板塊構成。板塊系不規則三角形,邊框為鋁合金,蒙皮外覆聚單氟乙烯薄膜。三側邊與蒙皮非呈90度(否則裝起來就成墻了),而是90度正負一小角度,即24乘3即72種小角度。這三角形如何測量?小角度又如何測量?怎樣計算三角形板塊的各個元素?入晚,睡在山上帳篷里。思考種種難題,夜不能寐,輾轉反側。腦子一閃,忽然想到可將兩個萬能角度尺組合起來測量現有儀器不能測的小角度;可將三角形板塊相鄰兩邊延長,以求出理論三角形三邊之長;至于三角形板塊的各個元素就應刃而解了,我將球面轉化為24個平面而一一解之。次晨,我將想法告知另外兩個搞設備的同志,他倆略加思考與比劃后均認同。為證實想法的正確與可操作性,我們乘車到一汽車附件廠,借用他們的大面積鉗工劃線平臺測算之,關鍵問題得到解決。當時社會風氣甚好,給廠方添加不少麻煩,非但不要一分錢,還請我們幾人喝“功夫茶”。回京后,我忙于設計計算,時無計算機,用計算器算。圖紙多為直線,看似簡單,實則頗費心血;負責工藝的同志忙于蒙皮選材及訂貨;所用鋁合金型材由重慶鋁廠專門開模具生產。板塊三頂點處為鋁合金圓柱體,與兩側邊以氬弧焊聯接之。本來251有成熟的氬弧焊技術及裝備,卻因故請航天部一單位協作完成。板塊與蒙皮聯接之壓邊,采用251廠3室一王姓廣東師傅提出的方案,以滾壓工藝完成。該項目國家下達100萬元,這在當年是很大一筆錢,我當時月工資63元都算高的了。這也是我歷年從事項目費用最高的,也是我在251最后承擔的一個項目。項目通過國家驗收,并獲“‘六五’期間重點項目表彰獎”。此項目計算與圖紙沒人審核簽字的,當時一位老同志就對我說,這項目不成功就打你一個人屁股,成功了大家光榮!當時我心里亦有些緊張。不過我相信,我提出的計算公式和測量方法都是有科學依據的,應該沒啥問題。通過此項目,加深了對“科學就是生產力”的體會,同時也深感中學教育的重要!20世紀80年代初,國家水電部從德國進口一批載重24噸的奔馳重卡。此車型空氣過濾器由尼龍制成,裝在重卡前臉外面左側。這是個易損件,無它車就趴窩。進口一個要500美元,我們生產賣給水電部門只要500元人民幣,且有賺頭。此前我們研發滾塑成型尼龍中空制品已有一定經驗,當時算國內領先。幾經模擬試驗,我提出模具采取自轉加公轉和公轉擺動。為此我在專為此項目設計的滾塑機上采用了偏心轉動機構實現擺動動作。所用鋁模具請冶金研究院一位姓張的老師傅由原件翻模,并預考慮收縮量。
剛試車時發現繞臂剛性不足變形,我當機立斷,現請機修車間的焊工師傅到試驗車間來,在繞臂縱向加焊一段槽鋼,問題得以解決。
調到局里來以后,我始終關心251滾塑項目的技術進展。針對某大型中空制品,我提出模具繞臂由懸臂改為雙支點、烘箱由單一前推閉合改為左右雙烘箱右左閉合。251現用之滾塑機即吾所提方案,然現繞臂擺動擯棄偏心機構、直接電氣控制電動機周期正反轉,簡化機器結構,提高可控性,實為一大進步。當年我為什么沒想到呢?足說明自己知識淺陋而已。在251工作期間,曾獨自一人被派遣到沈陽孤家子、吉林通化、甘肅玉門協作。經努力不辱使命,為單位掙得榮譽,自己也增長了見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