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全球議程中,能源行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轉型。隨著國際社會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共識日益增強,傳統的以化石燃料為主的能源結構正逐步向低碳、綠色能源轉變。這一趨勢不僅促進了新能源技術的快速發展,如風能、太陽能等,也加速了能源消費模式的創新。雙碳指標的提出,即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更是將能源行業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在這樣的背景下,能源屬性從傳統的資源屬性逐漸轉變為制造屬性的觀點應運而生,預示著未來能源供應將更加依賴于制造能力和技術水平,從而實現對能源自主控制和供應安全的提升。 政策環境在推動這一轉變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例如,《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和《“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不僅明確了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時間節點,也提出了具體的技術創新和發展目標。這些政策旨在通過支持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城鄉建設與交通的低碳發展、前沿和顛覆性低碳技術的研發,以及低碳技術示范應用等措施,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和應用。在這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可再生能源發電目標的設立以及在全社會用電量中占比的提高,標志著中國能源行業在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為全球能源結構的轉型提供了寶貴經驗。
雙碳指標下,能源屬性將逐漸從資源屬性轉變為制造屬性,意味著隨著技術水平的發展和制造業能力的增長,以后的能源問題,我們有望徹底擺脫國際依賴和威脅,需要多少制造多少。
在全球范圍內,風電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之中,其中風機機組的大型化趨勢尤為顯著。隨著葉片長度的不斷增加,對材料的強度和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不僅對風電行業的技術進步推動巨大,也為材料科學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碳纖維,以其輕質高強的特性,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材料。它不僅能有效降低運輸和吊裝成本,還能通過減少擾度和使機翼部分更薄來提高風能利用率。此外,碳纖維的使用還能提高葉片的抗疲勞性能,制造適用于低風速環境的葉片,利用其導電性能避免雷擊,以及具備良好的振動阻尼特性。
碳纖維在風電葉片中的應用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部分歸功于斯塔斯的碳纖維葉片核心專利——拉擠工藝的到期。這一工藝的普及,極大地促進了風電葉片用碳纖維成本的下降,進而推動了風電行業對碳纖維需求的增長。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的分析指出,在2022年之后,全球快速調整的政策環境為風電行業未來幾年的加速發展奠定了基礎。預計未來五年內,全球平均每年風電新增裝機量將達到136吉瓦,實現15%的復合增長率,這對碳纖維等關鍵材料的需求預示著巨大的增長空間。
同時,賽奧分析預測,經過2022年的低谷期,風電葉片碳纖維市場從2023年開始將逐步復蘇,到2025年,全球風電碳纖維用量預計將達到五萬兩千余噸。這一預測不僅反映了碳纖維材料在風電行業中日益增長的應用前景,也體現了風電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轉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有力支持,風電行業的發展將進一步推動能源的綠色低碳轉型,為實現全球氣候目標貢獻重要力量。
在光伏行業,隨著大硅片技術的持續進步和規?;瘧?,生產過程中的熱管理成為了重要的技術挑戰之一。傳統的石墨材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行業需求,但隨著拉晶爐和熱場尺寸的不斷擴大,對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碳碳復合材料(C/C復合材料)因其卓越的性能,逐漸成為熱管理領域的重要材料。
碳碳復合材料是一種以碳纖維為增強材料,碳素為基體的復合材料。這種材料經過特殊的加工和碳化處理,擁有低密度、高強度、高導熱性、低膨脹系數以及出色的抗燒蝕性和抗熱沖擊性能。這些性能使其在極端高溫和高壓環境下表現出良好的穩定性,非常適合用于光伏生產中的熱場部件。
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熱場尺寸的升級成為了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當前,從32寸向36寸熱場的升級已經成為行業的主流方向,這意味著新的熱場將比32寸的體積和重量增加約42%。這樣的尺寸和重量的增加,不僅對熱場部件的結構強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安裝和運輸過程中的風險。因此,尋找一種能夠滿足這些新需求的材料變得尤為重要。
在這樣的背景下,碳碳復合材料以其獨特的性能,成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的理想選擇。這種材料不僅能夠提供足夠的結構強度來支撐更大尺寸的熱場,還能通過其優異的導熱性和低膨脹系數,保證熱場在高溫環境下的穩定性和效率。
賽奧的預測顯示,到2025年,全球碳碳復合材料中碳纖維的需求總量將達到15552噸,預計復合年增長率達到20%。這一預測不僅體現了碳碳復合材料在光伏行業中的應用潛力,也反映了隨著光伏技術的發展,對高性能材料需求的持續增長。
綜上所述,碳碳復合材料在光伏行業中的應用前景廣闊。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產業規模的擴大,這種高性能材料將在提高光伏產業效率和降低成本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儲氫行業,隨著氫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車用儲氫瓶的技術進步方面,耐壓和減重成為了關鍵的技術挑戰。這一挑戰不僅關系到安全性能的提升,也直接影響到氫能源汽車的經濟性和實用性。儲氫瓶作為氫能源汽車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性能優劣直接決定了氫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力。
從儲氫密度和輕量化的角度考慮,技術和材料的創新是推動儲氫瓶發展的關鍵。以耐壓為例,高強度碳纖維材料的應用,可以有效提升儲氫瓶的耐壓性能,確保在高壓環境下的安全儲存和使用。同時,碳纖維材料的輕量化特性,也顯著提高了氫能源汽車的綜合性能,包括提升行駛里程和降低能耗。
根據預測,到2025年,中國氫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將達到10萬輛,這將對儲氫瓶的碳纖維材料需求造成巨大的推動。具體到車用儲氫瓶,不論是商用車還是乘用車,碳纖維的使用量將成為影響成本和性能的關鍵因素。商用車和乘用車對儲氫瓶的碳纖維需求量,體現了行業對高性能、低成本碳纖維材料的迫切需求。
此外,可再生能源制氫方面的發展,對儲氫瓶材料的需求也將呈現快速增長。以Ⅱ型和Ⅲ型儲氫瓶為例,隨著氫氣調峰調頻滲透率的提高,碳纖維材料的需求量將大幅增加。這一趨勢不僅反映了可再生能源制氫行業的發展潛力,也凸顯了高性能儲氫瓶材料研發的重要性。
面對這樣的市場需求,技術創新和材料研發成為了行業發展的關鍵。一方面,通過材料科學和工程技術的進步,開發出更輕、更強、更耐用的碳纖維材料,以滿足耐壓和減重的需求。另一方面,探索新的儲氫瓶設計和制造技術,如采用先進的纏繞技術和材料處理工藝,進一步提高儲氫瓶的性能和可靠性。
綜上所述,隨著氫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和可再生能源制氫的發展,儲氫瓶的技術方向在于提升耐壓能力和實現減重目標。這不僅要求材料的革新,也需要技術的突破,以確保儲氫瓶能夠在安全、經濟和環保之間取得平衡,支撐氫能源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氫能瓶的技術方向:耐壓和減重。它需要從儲氫密度、輕量化等角度考慮,提升技術及相應材料。
三、市場機遇與挑戰
面臨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背景,新能源產業在推動低碳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中,風電、光伏和儲氫行業作為新能源產業的三大支柱,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這些挑戰不僅來源于技術和市場的雙重壓力,還包括對成本控制和材料性能的嚴苛要求。在這個過程中,碳纖維作為一種高性能材料,其應用進展和面臨的問題,成為影響這些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風電行業中,碳纖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風機葉片的大梁上,而蒙皮、葉根等結構部分依舊采用成本更低的玻璃纖維布灌注工藝。這種局限性一方面是因為碳纖維樹脂浸潤速度慢,影響了快速生產的需求;另一方面,受到逆全球化的影響,風機葉片的出口訂單下滑,進一步抑制了碳纖維產業的發展。此外,隨著國家對風電補貼的逐步退坡,高成本的拉擠碳板價格成為制約碳纖維在風電應用的主要障礙,這促使行業亟需國產低成本大絲束碳纖維的支持,以應對大葉片快速發展的需求。
光伏行業同樣面臨著成本和技術雙重挑戰。隨著N型電池技術的進步和市場占比的提升,對光伏熱場隔熱碳材料的純度要求越來越高。這是因為N型單晶硅片的純度直接影響到最終產品的質量和效率,而隔熱碳材料的灰分含量是影響硅片純度的關鍵因素之一。加之國家補貼的退坡,對碳纖維成本的壓力日益增加,這迫使光伏行業不斷尋找成本更低、性能更高的碳纖維材料,以滿足未來發展的需求。
儲氫行業的挑戰則主要集中在安全性和成本效率上。由于儲氫瓶的特殊性,對碳纖維性能的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隨著Ⅳ型儲氫瓶的發展,干法纏繞工藝將成為主流,這要求碳纖維能夠適應預浸料/預浸絲工藝,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同時,儲氫瓶對高性能低成本大絲束纖維的需求日益增加,這既是對材料制造商的挑戰,也是儲氫行業發展的重要機遇。
綜上所述,風電、光伏和儲氫行業在追求低碳發展的同時,面臨著碳纖維應用的多重挑戰。這些挑戰既包括技術層面的提升,也涉及到成本控制和市場適應的能力。對于碳纖維制造商而言,這一轉變不僅意味著產品性能的不斷優化和創新,還需要在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方面做出努力。對于新能源行業的各個領域來說,如何有效地利用碳纖維的高性能特質,同時克服其成本高昂的缺點,是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
面對這些挑戰,行業內部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在風電行業中,研發團隊正致力于改進碳纖維的樹脂浸潤技術,以提高生產效率;同時,探索更經濟的碳纖維替代材料,以降低成本。光伏行業則重點在于提高碳材料的純度和降低生產成本,以適應N型電池技術的發展需要。而儲氫行業,特別是在儲氫瓶的制造上,不僅要求材料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的特性,還需要工藝上的創新,以適應未來更高安全性和經濟性的要求。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新能源行業對碳纖維的需求預計將持續增加。這為碳纖維材料的生產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但也對其提出了更高的技術和經濟挑戰。未來,只有那些能夠在提升產品性能、降低成本和滿足環保要求上取得突破的企業,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新能源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因此,風電、光伏和儲氫行業的未來發展,不僅取決于技術創新和成本控制的能力,還依賴于整個產業鏈的協同合作和政策環境的支持。通過加強跨行業合作、優化產業結構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可以為這些行業提供一個更加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最終推動新能源產業的長期繁榮。
四、總結與展望
在綠色低碳發展的背景下,風電、光伏和儲氫行業作為新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機遇。碳纖維作為一種高性能材料,在這些行業中的應用不斷拓展,推動了技術創新和材料性能的不斷提升。特別是在風電行業,碳纖維的應用得到了進一步推廣,這得益于關鍵技術的突破和成本的下降,預示著對碳纖維需求的大幅增長 。光伏行業中,碳碳復合材料的使用也在不斷增加,尤其是在熱場領域,這種材料的優異性能為提升光伏產業的效率和降低成本提供了可能 。儲氫行業面臨的耐壓和減重技術挑戰,也促使碳纖維材料的創新和應用 。
展望未來,隨著全球對綠色低碳發展的持續追求,風電、光伏和儲氫行業的發展將進一步加速。這不僅將促進碳纖維等高性能材料的廣泛應用,也將推動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在政策環境的有力支持下,以及整個產業鏈的協同合作,預計將為這些行業提供一個更加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最終實現新能源產業的長期繁榮 。隨著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和技術的不斷完善,碳纖維及相關復合材料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前景將更加廣闊,對于推動全球能源結構的綠色低碳轉型將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林剛.國產碳纖維何以突圍——2022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J].紡織科學研究,2023,(05):16-35.
[2] 易芳.中復神鷹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秋飛:深耕細作碳纖維,為國為民解難題[J].中國紡織,2023,(Z4):38-39.
此文由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搜集整理編譯,部分數據來源于網絡資料。文章不用于商業目的,僅供行業人士交流,引用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碳纖維復合材料的主要成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