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有關調研機構的報告,在未來三到五年,為最大限度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基于塑料的輕量化材料增長將達到5.3%。
汽車的重量每減輕一公斤,就能在其運行周期內減少約20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根據有關調研機構最近的分析稱,隨著整車制造商努力實現可持續性目標,輕量化將發揮關鍵作用,這將推動汽車塑料行業的增長。到2028年,這一市場可能會從2021年的312.9億美元達到450.7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5.3%。
向電動汽車的過渡涉及到將傳統的引擎蓋下部件(如發動機和燃料)換成電池組和其他部件。這預計將顛覆傳統塑料在引擎蓋下的應用需求,新的電動車應用和部件的出現,將推動對其他塑料的需求。
隨著可持續性和去碳化在全球汽車行業的地位日益突出,該行業對更綠色替代品的需求將在未來三到五年內猛增,以此來盡量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成熟的整車制造商將尋求推進回收技術或收購回收公司的合作,以確保供應安全。
對此,該機構提出以下建議:
聚合物公司應該通過開發混合或熱塑性復合材料來創造增長機會,在不大幅增加成本的情況下制造更輕的部件。
該機構還分析評估了關鍵應用領域和動力系統類型中主要塑料部分的現狀和前景。該評估量化了汽車應用中重要塑料的消費,分析了可持續發展法規收緊的影響和汽車行業不斷變化的趨勢,提出了2022至2028年的市場預測。
按材料、應用和地域分析的汽車塑料市場
該研究根據材料、應用、動力系統和地區分析了全球汽車塑料市場。它專注于10個關鍵塑料——聚丙烯、聚酰胺、ABS、聚碳酸酯、聚氯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氨酯、熱塑性彈性體、高性能塑料,以及包括聚甲醛、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乙烯醇縮丁醛、改性聚苯醚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內的其他塑料。每種材料的消費都在汽車應用(內飾、外飾、動力總成、結構和照明以及電氣和電子),以及兩個動力總成領域(電動和內燃機)中進行評估。該研究還提供了美洲、歐洲、亞太、中東、非洲和南亞的區域消費概況。
陷入困境的汽車行業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產量暴跌后,繼續努力解決供應緊張問題。預計全球產量將在預測期內逐步恢復,到2028年達到1億輛產量大關。隨著環保有關法規變得更加嚴格,汽車行業面臨著更大的減排壓力。主要的整車制造商已承諾通過關鍵舉措,如改用電動動力系統、使用可持續材料、改善報廢材料的回收,使車輛更輕,實現到2050年達到凈零排放的目標。
向電動車的過渡對塑料提出新需求
向電動汽車的過渡涉及到將傳統的引擎蓋下(Under-the-hood,UTH)部件,如發動機、燃料和排氣系統,換成電池組、電動馬達和各種相關部件。電動車的發展預計將顛覆傳統塑料在UTH應用中的需求,并推動新的電動車應用和部件對其他塑料的需求。預計電動車的擴散將使高性能塑料制造商的電動車管道(如電動馬達、冷卻液管道和電動馬達電磁線絕緣管)增長。在預測期內,對運動型多用途車的持續重點發展,也將促進汽車塑料需求的倍增。
新冠肺炎及其隨之而來的挑戰和破壞,以及消費者偏好的轉變,加速了可持續發展、數字化、5G和汽車電氣化等大趨勢。在可持續發展和汽車電氣化趨勢的推動下,隨著汽車行業的復蘇,全球汽車塑料市場將出現強勁增長。
下一篇:中國臺灣化工業是怎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