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印發《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的通知。通知提到加快退出重點行業落后產能,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研究將污染物或溫室氣體排放明顯高出行業平均水平、能效和清潔生產水平低的工藝和裝備納入淘汰類和限制類名單。
清潔生產,是指不斷采取改進設計、使用清潔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與設備、改善管理、綜合利用等措施,從源頭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或避免生產、服務和產品使用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減輕或者消除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從單一的“末端治理”向“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綜合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轉變。
針對復合材料行業的清潔生產,我們在之前《復合材料行業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研究簡報》的文章里已經做了較為詳盡的概述和分析,以下是針對玻璃鋼行業清潔生產的發展概述。
中國的清潔生產政策起源于1992年,當時《環境與發展十大對策》首次提出了“清潔生產”的概念。這一階段主要集中在理念的提出和初步探索。直至2002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的通過,清潔生產被正式納入法律體系,為后續的政策實施和標準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2003年開始,中國政府逐步制定并實施針對不同產業的清潔生產標準,特別關注重污染行業。2004年,《清潔生產審核暫行辦法》的出臺,標志著企業級清潔生產的正式啟動。到2016年底,超過1萬家企業被納入清潔生產審核范圍,涵蓋了重污染和清潔行業。此外,“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期間,清潔生產的主要任務和目標得到進一步明確,強調了工業清潔生產的關鍵性。
黨的十九大和二十大報告對清潔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性?!丁笆奈濉比珖鍧嵣a推行方案》的頒布進一步提供了企業自主研發清潔生產技術與設備的政策支持,體現了政策的導向性。此外,清潔生產在幫扶、VOCs治理等方面仍面臨挑戰,需要更加規范和完善,以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中提出的環境改善和綠色發展。
玻璃鋼行業生產的特點
首先,玻璃鋼行業的生產特點傾向于粗放型,這意味著其附加值相對較低,精密產品非常稀缺。這種生產方式的一個直接后果是,企業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和能力普遍較弱。這種研發投入的不足,限制了產品創新和質量提升,導致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進而影響了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其次,機械化程度不高是玻璃鋼行業的另一個關鍵特點,加工工藝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占比約60%。這種依賴于人工的生產模式不僅限制了規模擴張和效率提升,而且增加了生產成本,影響了產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此外,行業中80%以上的企業為小微型企業,它們普遍規模較小,缺乏市場影響力。龍頭企業數量有限,這使得整個行業缺乏引領者,難以形成有效的行業標準和引導市場發展的力量。小規模企業普遍面臨著資金、技術和市場渠道的限制,這進一步加劇了行業的分散和低效。
產品方面,雖然種類繁多,但技術含量普遍不高,產品質量較粗糙,使用壽命短,且只能適用于要求不太嚴格的場合。這種產品特性限制了玻璃鋼在高端市場的應用,降低了其市場競爭力。
最后,玻璃鋼行業的市場競爭主要依靠價格優勢。這種以低價競爭的模式,雖然在短期內可能吸引一部分客戶,但從長遠來看,它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阻礙了行業的健康發展。低經濟效益使得企業難以積累資本進行技術升級和市場拓展,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清潔生產的可行性舉措
對于清潔生產的可行性舉措,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考慮和實施。首先,清潔生產的實施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更高的質量、效率、公平、可持續性和安全性。清潔生產的特點是跨行業性,能夠在整個發展過程中減少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清潔生產的實施需要結合強制性與自愿性,通過系統優化、技術進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不斷改善環境質量,并提升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這種做法有助于加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以及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此外,清潔生產推動了污染防治方式的轉變,從單一的“末端治理”向“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綜合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轉變。這種轉變更加注重預防和減少環境污染,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措施。
為了支持清潔生產的全面推行,需要強化清潔生產法規、政策、信息系統等保障措施。具體來說,需要加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相關部門的組織協調,以及充分發揮協調機制的作用,從而推動清潔生產方案的實施。這包括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多個部門的合作和協同。
綜合這些舉措,可以看出清潔生產的實施不僅需要政策和法規的支持,還需要技術創新、管理提升和跨部門的協作。通過這些綜合措施,清潔生產能夠有效地提高資源效率,減少環境污染,促進綠色低碳的經濟社會發展。
此文由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搜集整理編譯,部分數據來源于中國環境科學院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研究中心。文章不用于商業目的,僅供行業人士交流,引用請注明出處。